小寒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三個節氣。
小寒的特點是天漸寒,尚未大冷。隆冬“三九”也基本上處于本節氣內,因此有“小寒勝大寒”之說。
每年的一月五日前后是小寒節氣。民間有句諺語:小寒大寒,冷成冰團。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,從字面上理解,大寒冷于小寒,但在氣象記錄中,小寒卻比大寒冷,可以說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最冷的節氣。
一、小寒起居驅寒強腎扶陽
·防寒
“寒性凝滯,寒性收引”。中醫認為,天氣寒冷,關節痛、頸椎病甚至是心腦血管疾病都容易發病。小寒時節,保暖是第一要務。
·暖頭
小寒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時節,尤其要注意頭部保暖,外出記得帶帽。因為頭部是人體的神經中樞所在,并且頭為諸陽之會,所有的陽經都上達于頭部。
對于耐寒能力比較差的人群來說,當冷空氣來臨的時候,不管在室內還是在室外,最重要的是要“暖頭”。小寒節氣,如果外出要戴上保暖的帽子、圍巾,并避免頂風行走。另外,睡覺時注意稍微關上門窗,避免頭部被冷風吹到,但是不建議蒙頭睡覺。
·暖手腳
“嚴寒從腳起”,雙腳距離心臟最遠,血液循環較差,故易受寒。腳部保暖對于暖身防病意義重大。腳部保暖除了穿厚實的鞋襪,還可以采用當歸、紅花、雞血藤等中藥材放于鍋中,煮成水,每天倒入溫水中泡腳使用。泡腳后用5分鐘揉搓足心涌泉穴,能有很好的驅寒的作用。
另外雙手也處于肢體末梢,也是寒冷容易侵襲的對象。外出時一定要戴手套保暖,在家洗碗洗衣服時最好也能戴上橡膠手套。另外,每天晚上睡前用熱水泡腳也可助血液循環而暖腳強身。
·暖腹
眾所周知,肺、心臟、脾胃等重要器官處于胸腹部,萬一受寒,即易引發相應器官的疾病。對于女性來說,腹部受寒還可能影響到生育健康,發生痛經、不孕等情況。
腹部保暖可以減少因寒冷造成的腹痛腹瀉等疾病,膝關節保暖也很重要,不宜為了追求美觀而過多暴露膝關節。
小寒時氣,要注意加件衣,即使在溫暖的室內最好也能穿件外套或馬甲。夜間休息要蓋好被子,起夜時披件衣服,保護腹部不受寒。
二、運動固腎扶陽
生命在于運動,民諺亦曰:“冬天動一動,少鬧一場??;冬天懶一懶,多喝藥一碗?!边@說明了冬季鍛煉的重要性。
善于養生的人,在冬季更要堅持體育鍛煉,以取得養肝補腎,舒筋活絡,暢通氣脈、增強自身抵抗力之功效。比如瑜伽、太極拳、散步、慢跑、跳繩、踢毽、打球、做操、練拳舞劍等,都是適合冬季鍛煉的項目。在冬季鍛煉要注意保暖,以防感冒。
冬天經常叩齒,有益腎、堅腎之功;腎之經脈起于足部,足心涌泉穴為其主穴,冬夜睡前最好用熱水泡腳,并按揉腳心;冬天人處于陰盛陽衰狀態,宜進行日光浴,以助腎中陽氣升發;注意背部保暖,著件棉或毛背心,以保腎陽。
·冬季養生之八段錦
長期練習八段錦,可刺激肝經系統,使肝血充足,活血化瘀,對于長期靜坐、氣血瘀滯者尤其適用。
·搓兩肋
這個動作可以疏肝理氣、排解不良情緒,有助于全身氣血循環通暢,尤其適合壓力大、情緒不佳的人。晨起、睡前搓三分鐘,還能改善乳腺增生。
把兩只手搓熱,然后搓兩脅肋部。盡量從腋下開始搓到小腹兩側。手要搓熱,動作要不緩不急,不要太用力。搓完會感覺溫暖舒服。
·抓帶脈
帶脈和肚臍平齊,像一條帶子纏在腰間,是奇經八脈之一,是人體唯一橫向的經脈,起總束諸脈的作用,帶脈不通,全身經絡都受影響。每天抓抓帶脈,不但可以疏通腰腹的氣血,還有助于排出宿便、排毒、減肥、調白帶,可謂是一舉多得。
捏住腰兩側的肉肉,用力向兩外側拉開,再松手。反復200次。如果一開始做不了那么多,可以先從50次開始,循序漸進。